對于江蘇來說,臺風“貝碧嘉”讓這個中秋假期有些“不平靜”。假日期間,全省文旅行業堅持一手抓臺風防范保安全,一手抓文旅活動促消費。據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監測,中秋假期(9月15日0時至17日16時),全省納入監測的639家A級旅游景區、195個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45家省級以上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和84家博物館共接待游客610.03萬人次,游客消費22.62億元。
美團及銀聯商務數據均顯示,中秋小長假江蘇文旅消費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廣東。中秋假期前兩天,全省銀聯渠道異地文旅消費38.71億元,占全行業異地消費33.04%,占全國文旅消費總額的8.29%。
小長假期間,趕上第13號臺風“貝碧嘉”過境,省內多地遭遇大風大雨,“守安全”也成為今年小長假的主旋律之一。
節前,省文旅廳就組織開展“保安全、護穩定”重大事故隱患集中排查整治,共檢查文旅企事業單位3906家,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問題立整立改。從9月14日晚間開始,為應對臺風“貝碧嘉”,南通、蘇州、無錫、常州、南京、淮安等地景區陸續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通告和出游提示,暫停景區營運,不少戶外大型活動、項目取消。
既及時關停景區,也優化后續服務。各地文旅部門在采取有力措施防御臺風的同時,及時對因天氣原因耽誤行程的游客給予協助——“南京發布”公眾號致信市民游客,如有困難需求可隨時通過12345熱線、“南京發布”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反映咨詢;蘇州向全市旅游企業發出倡議,因天氣原因無法按時到店游客可無條件免費退訂,還為市民游客額外送上總值200萬元的秋季文旅消費券大禮包供日后使用;無錫星級飯店為未能成行游客無損退房1600多間,旅行社為滯留團隊退還未游玩費用,拈花灣景區、太湖飯店等文旅場所為滯留游客贈送月餅、提供免費體驗項目。
隨著臺風過境,17日起,各地有序恢復開放各大景區景點和文博場館。
據南京鐘山景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統計,16日以來,景區園林養護搶險10個班組150余人值班值守,出動巡查人員484人次,一線帶班干部50人出動200余人次,出動巡查車輛145車次,一夜之間,工作人員累計清理倒伏樹木147株,全部倒伏樹及風斷枝均得到及時清理。
17日一早,南京燕集里管理中心發布公告,金陵小城·燕集里景區在經歷1天的暫停運營之后恢復開放,工作人員全員上崗。游客趙旭感嘆:“之前還在擔心,但來了發現好像景區絲毫沒受到臺風影響,體驗很好。”
盡管部分地區受到臺風影響,但節日期間,全省旅游市場還是延續了持續恢復的勢頭。
假日經濟與展會經濟疊加,加倍釋放消費潛力。假期首日,第六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在蘇州圓滿落幕,本屆運博會有38個國家和地區、66個城市,653家企事業單位、5000多名展商參會,共吸引近13萬人次走進展館,線上受眾近5億人次,促進現場和線上意向交易額4.35億元。
演出市場持續火爆。中秋之夜,意大利歌劇瑰寶《圖蘭朵》按原計劃亮相南京,這是《圖蘭朵》全本歌劇第一次在南京戶外呈現。節日期間,江蘇全省各地共舉辦營業性演出超2000場次,觀眾達50多萬人次。
全省文博場館延長開放時間,成為假日市場的一大亮點。為落實并響應《推動省直博物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中秋小長假期間,全省67家文博場館延長開放時間,其中33家推出夜游活動。南京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放至晚9時,并增加快閃表演、非遺展示等夜游項目,晚間接待觀眾超萬人次,假期三天,兩館僅文創總消費就超過320萬元,蘇州博物館文創月餅銷售額近200萬元。
作為傳統節日,中秋小長假期間,民俗游、團圓游最受歡迎,根據飛豬平臺數據,賞月、賞燈熱度較端午假期分別上漲61%、267%。
9月15日晚,“何處月明”中秋拜月儀式在揚州何園如約而至。在音樂聲中,“何家千金”們從何園的賞月樓出發,以提燈巡游的方式經過“天下第一廊”與“天下第一窗”,來到蝴蝶廳前的拜月臺。在主祭的引領下,“何家千金”與游客們依次完成了三上香、三祭酒、讀祝文、拈香拜月等環節,共同許下心中美好的愿望。
將“民俗”變“潮流”,假日期間,連云港放大《黑神話:悟空》IP效應,舉行國潮夜演夜游、焰火文藝晚會,近百名澳大利亞青少年在花果山等地開展研學旅游,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
中秋游園、逛廟會的玩法也愈發多樣。鹽城水街中秋廟會、淮安大運河非遺美食市集、宿遷項王故里游園會等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集美食、購物、觀演、娛樂等于一體,聚人間煙火氣,越“夜”越精彩,在營造節日濃厚氣氛的同時,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 本報記者 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