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她們個個心靈手巧,不僅能夠變廢為寶,還會做各種精致的糕點,她們就是清江浦區長西街道長西社區“睦鄰巧手手工坊”的奶奶們。正是她們,為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長西社區“睦鄰巧手手工坊”的“領頭雁”是61歲的趙永琴。2013年,趙永琴退休后,報名參加了社區里的舞蹈文藝演唱隊,也因此結識了一幫和她一樣的退休奶奶。有一次,趙永琴無意中刷到了一則利用生活中的閑置物品制作手工花籃、花盆的短視頻,從此便迷上了做手工。
“廢棄的口罩可以制成手工花卉,閑置的舊衣服可以制成手工挎包……既能變廢為寶,又能增添生活情趣,我覺得很新奇,退休生活一下子有了新的樂趣。后來,我萌生了成立手工坊的想法,想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利用閑置物品做手工。”趙永琴說,之后,她四處聯絡,終于在2021年7月與伙伴們共同成立了長西社區“睦鄰巧手手工坊”。
三年多來,在趙永琴的帶領下,“睦鄰巧手手工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從最初的教社區居民如何變廢為寶,到后來教居民制作各種點心、糕點,再到最近還新增了手語教學課程,這些活動讓居民獲益匪淺。
家住巨一首府小區的胡蓮勤奶奶今年68歲,自從加入了“睦鄰巧手手工坊”,她學會了利用各種閑置物品制作精美的裝飾品,并且一直堅持學習。71歲的陸奶奶去年9月份才加入“睦鄰巧手手工坊”,也是目前團隊里年齡最大的成員。她雖然年齡大,但是特別好學,虛心向趙永琴學習各種技巧,目前最拿手的就是做各種塑料手工藝品和口罩剪花。60歲的張奶奶每次都會抱著幾個月大的小孫女一起來上課學習,現在她學會了制作蒸餃、辣湯、饅頭等各種小吃。67歲的陳紅奶奶,不僅學會了制作花盆,還學會了制作月餅、壽桃等糕點。三年多來,“睦鄰巧手手工坊”成員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20多人。“每周,大家都會抽時間在一起學習、交流,既能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又有學有所成的成就感,退休生活也變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陳紅奶奶笑著說。
雖然“睦鄰巧手手工坊”的成員住在不同的小區,但每周開課時,她們都會準時到場。這些退休奶奶都懷著“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熱情,用一雙雙巧手,將一件件閑置物品變廢為寶,變成了各種手工制品。每逢端午、中秋、重陽、春節等傳統佳節,她們又會一起制作各種美味的糕點。在趙永琴的帶領下,退休奶奶們紛紛成為綠色低碳生活的“宣傳員”,甚至還參與到社區公益事業中,讓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在“睦鄰巧手手工坊”,記者看到,房間里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手工裝飾品,有利用廢棄洗衣液空瓶制作的造型各異的花盆,有利用舊衣服制作的簡潔大方的手提包,有利用廢棄口罩制作的色彩鮮艷的手工花卉……記者不禁納悶:這些從未接受過美術等專業訓練的退休奶奶,如何能夠利用閑置物品制作出這么多精美的物品?趙永琴笑著解釋說,別小看這幫退休奶奶,大家不僅手巧,還很好學。遇到疑難問題時,大家一起琢磨,一起找資料,一起探討,退休了有的是時間,多摸索幾遍就成了。
趙永琴發現,“睦鄰巧手手工坊”的每一位退休奶奶都是熱心人。她們自己學會了技巧后,不僅在長西社區指導居民們,還經常到其他社區帶領更多的居民一起變廢為寶。浦樓社區、延安路社區、四季青社區、城北社區……乃至部分學校和敬老院,都有她們的足跡。如今,這些退休奶奶還走上了公益事業之路,在學會制作糕點、小吃后,不僅讓社區居民有了口福,還為社區里的困難家庭送去了溫暖。“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巧手,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把幸福帶給更多的人,將愛傳遞到更遠的地方。”趙永琴說。
■融媒體記者 王磊 通訊員 李成斌 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