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孩子沉迷手機怎么辦?期末考試成績不佳要不要責怪孩子?最近,由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與省教育廳“潤心”行動工作專班聯合推出的寒假“家長課堂”直播課火了,省內心理教育專家就寒假家庭教育中的熱點話題,為廣大家長支招。不少家長表示,平時孩子在學校上課,寒假里,家長也應該給自己“補補課”。
“對于孩子用手機,家長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南京市玄武區心理教研員王天文在長期調研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希望能有更多的監管,同時也期待孩子能夠實現自控。而孩子希望父母信任自己,相信自己能合理使用手機。一位初中生這樣描述手機帶來的影響:“手機讓我打開了一個精彩的世界。”
所以,家長首先要摒棄一個錯誤觀念:使用手機等于手機成癮。“或許,我們可以從孩子依賴手機的深層原因進行探討。”王天文解釋,從不少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中發現,孩子沉迷手機的真實原因,是逃避現實困擾。如學業困擾、人際交往沖突等,導致孩子產生逃避念頭,在游戲中逃避現實。
一位小學生坦言,他喜歡玩游戲的原因,是在游戲中常常被認可稱贊,還會有各種通關獎勵。或許,鼓勵是在家庭教育中容易被忽視的內容。一些家長面對孩子90分的成績,卻首先問被扣的10分是哪些題目,缺少鼓勵的教育,往往使孩子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激發起學習熱情。
王天文建議,孩子在使用手機過程中,家長少用命令的語氣,而是與孩子共同商定一個手機使用規則,多和孩子交流。同時,家長也需要以身作則,寒假中多放下手機與孩子聊天、打球、外出游玩等。即使孩子玩手機,也應提醒孩子注意網絡安全防護,幫助孩子學會辨別有害信息。
寒假中,孩子考試成績也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教研員夏春娣認為,要深入探討成績的真正意義與作用,看見成績背后孩子個性與潛能等方面的多元風景,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更加自信、堅定地前行。
“教育應該注重人格培養,而不是只重視一個簡單的分數。”夏春娣說,要從孩子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如果最后沒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因此,家長應該把眼光放長遠,著眼孩子的未來。期末考試成績只是反映了孩子階段性學習情況,并不是用來評判孩子未來的標準。
成績出來之后,孩子的心聲是什么?不少孩子都談到,最希望聽到父母說“沒考好沒關系,下次繼續努力”,或是“這次進步挺大,我們對你很滿意”。總而言之,孩子希望家長看到其進步,并給予正向反饋。
如何正確與孩子討論學習成績?夏春娣建議,不妨選準時機,給孩子自主權,多聽少說,理解孩子的情緒,保持耐心,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陪伴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非把孩子當成問題。
“孩子的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幅絢爛多彩的畫卷,成績只是其中的一抹顏色。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成長節奏和方式,需要家長去發現他們的潛力,看見他們的未來。”夏春娣說。
“省名師空中課堂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免注冊、免登錄,少說教、實用性強,努力緩解家長焦慮。”省教育信息化與數據管理中心主任孫其華說,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中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新的一年里,我省將實施名師空中課堂升級工程,從授課內容和教師選擇、線上線下互動、AI賦能等多方面提高直播課堂的品質,助力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本報記者 程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