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緊急關頭臨危不懼,在險情面前挺身而出,總有這樣可敬可愛的人,以大無畏的精神帶給人們深深的感動和敬意。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苗寨村村民秦凱,正是一位我們身邊的“凡人英雄”。2022年的初春,他三次潛入冰冷的水中,連救4名溺水者。在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中,秦凱入選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2022年3月29日下午,送完孩子上學的秦凱路過家附近的昔陽渠,那里的造橋工地正在吊裝橋板。突然,他隱約聽到有人在喊救命,立即循聲四處查看。“不好,三輪車掉河里了!”飛奔至岸邊,秦凱發現落水三輪車正在快速往下沉沒,車內還有兩名婦女、兩個女孩在拼命掙扎,落水的老奶奶剛喊了一聲“救命”,河水就漫過她的頭頂。危急關頭,秦凱立刻脫掉厚重的羽絨服,毫不猶豫地跳進河里,向河中央奮力游去。
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秦凱仍然心有余悸。春寒料峭,河水刺骨異常,跳進去感覺像針扎一樣,冷得他渾身顫抖,而絕望的溺水者會不顧一切地掙扎,往往會將救援者也一起拖進深水。但秦凱絲毫不后悔自己第一反應是沖上前:“人命關天,誰看到都會出手的,黃金時間一秒鐘也不能浪費,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自己。”
營救過程中,讓秦凱焦急萬分的是,雖然拼命想把下沉的車子往上拽,卻拽不住,因為河水太深,根本踩不到底、使不上力氣。想到車里正在掙扎的老人和孩子,秦凱再次一個猛子扎了下去,終于摸到了三輪車的門把手,鉚足全身力氣拉拽,但由于水下壓力太大,車門很難打開。好在聞訊趕來的人越來越多,正在昔陽渠造橋工地上的貨車司機張海如、吊車駕駛員任思禮、吊裝公司負責人王晨勇帶著麻繩飛奔而至。“我們跑過去時也沒看到車子,只看見水面冒泡,就趕緊跳下河。”張海如三人一邊將繩索拋給秦凱,一邊下水參與救援。秦凱拿到繩子后,第三次扎進水里去,摸索著將繩子牢牢地綁在三輪車的前保險杠上,十幾個前來幫忙的熱心人合力才將三輪車拖出水面,拉到岸邊。
秦凱把溺水者抱向岸邊,現場群眾自發接力,一雙雙手將她們傳遞上岸。“都臉色發紫,已經沒有呼吸了!”面對失去生命體征的落水者和慌亂的人群,秦凱當機立斷,動員現場群眾馬上進行心肺復蘇:“快打120,我學過急救,趕緊跟著我做,用手掌不間斷地按壓胸部。”持續兩三分鐘后,青年婦女和老奶奶先后蘇醒,另一個大一點的女孩也有了哭聲,還有一個年齡較小的孩子因嗆水嚴重被送往醫院搶救。
“如果救援慢一分鐘或者沒有及時做心肺復蘇,這些患者們就很難蘇醒了。”參與救治的響水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嵇鵬表示,多虧了及時的施救才挽回了4條鮮活的生命。得知祖孫四人沒有留下后遺癥,幾天后全部脫離了危險。秦凱心里的石頭這才落了地。當驚魂未定的一家人感激地送來錦旗,秦凱卻覺得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如果是別人我也一樣會救,只要力所能及就一定會幫忙。”他說,這也是自己加入紅十字志愿服務隊伍的初心和使命:“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參加紅十字應急救護學習,掌握急救技能,在危急時刻及時施救,最大限度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
今年36歲的秦凱,中學畢業后,一直在蘇州做小生意。隨著一兒一女漸漸長大,他返鄉經營一家廢品收購站,先后加入響水縣“助力微夢”公益協會、響水縣紅十字會做志愿者。同時,秦凱還積極報名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定期參加應急救援演練,走進校園、社區等場所開展應急救護知識科普等公益宣講。2021年,秦凱在周邊鄉村收廢品時發現,因為在外務工的年輕人較多,一部分在家的老人行動不便,就利用自己懂一些電器維修技術的特長,將一個裝有維修工具的“便民箱”放置在收購廢品的小卡車上,并將自己的聯系方式告知老人,方便隨時幫助他們。“人這一輩子活著,就是要活得明白一點,不要想得那么多,想做的事情大膽去做就行了。”樸實的話語真誠而感人,對于秦凱而言,道德和善良已經成了一種自然的選擇,向全社會傳遞更多溫暖的正能量。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吳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