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位于長江岸邊的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以全新面貌迎來八方游客:錯落有致的鄉村庭院,秀美如畫的田園風光,蜿蜒鄉間的彩虹大道,旖旎縹緲的長江和夾江……經過三年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一幅村凈、景美、人和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廣陵江岸徐徐展開。
“以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為目標,廣陵致力打造萬里長江的最美岸線。”揚州市廣陵區委書記潘學元說,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的要求,廣陵正以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鞏固提升行動為抓手,把沿江160平方公里的北洲鄉村板塊打造成全域美麗大花園。
由頭橋、李典、沙頭三鎮組成的廣陵北洲板塊,是位于長江與夾江間一座形似犀牛的半島,這里是服務周邊城市的“蔬菜基地”,也是活力四射的民營經濟高地。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深入推進和居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北洲鄉村人居環境提升成為廣陵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點。去年,該區在2018年起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又接續實施三年鞏固提升計劃,力爭再用兩年,實現北洲板塊整體風貌的脫胎換骨。
新年里,在貫穿頭橋鎮的通江路驅車而行,彩色瀝青路寬闊平坦,路兩側原來隨處可見的彩鋼瓦工棚不見了蹤影,江岸、綠地、樹林等自然風景得以“露面”。北洲地區的道路兩側,一度自建的臨時建筑扎堆,成為當地群眾反映最強烈的“臟亂差”問題。環境提升行動實施以來,廣陵區開展“拆違、拆破、拆爛”專項行動,目前已拆除2450處,面積近10萬平方米。全長5.7公里通江路經過此次整治,不僅路面加鋪瀝青、路邊違建被清除,還同步建起了農民游園、健身廣場、人行漫道等設施,形成百姓叫好的“彩虹大道”。
打造最美江岸,廣陵努力還原江邊農家原有的風貌。踏入李典鎮田橋村,猶如走進一幅田園畫。穿過一片小樹林,一座白墻黑瓦的農家小院出現在眼前,白墻上繪滿豐收的圖景,院門內一條小道通向內屋,小道兩旁是主人精心播種的草木瓜果。小院主人說:“一到豐收季節,小院里掛滿果實,這是我們農村人最喜歡的風景。”去年以來,廣陵區發動北洲三鎮的村民自發整治房前屋后,清除垃圾,搬走柴火堆,江邊人家的“庭院風景”引來不少城里人駐足。
“圍繞將沿江三鎮打造成為‘北洲大花園’的目標,經過前期整治,三鎮35個行政村現已基本實現莊臺整潔、水質清潔、路網成環、綠網成排、水網成線、管網成套。”廣陵區農村環境提升指揮部執行副總指揮郭慶祿介紹,在今明兩年的鞏固提升行動中,該區還將繼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在頭橋鎮,一座擁有農作物垃圾分類處置能力的垃圾處運中心已完成選址,明年6月將加入北洲地區的垃圾分類處置。通過市場化運作,北洲地區的農村莊臺已完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裝置的全覆蓋,并配備了轉運設施。中轉站運營后,除了分類處置生活垃圾,農作物垃圾也可就地粉碎制成肥料用于農業生產。
把提高北洲群眾的生活質量作為人居環境提升的落腳點,廣陵還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推動北洲地區鄉村振興。該區先后投入4億元,建設12.8萬平方米的村級標準化廠房,確保北洲35個行政村去年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70萬元。同時,結合村莊基礎條件和產業特色,在北洲地區開工建設51.2公里的環洲一號公路和13.25公里的沿江三鎮重點環線,今年將著手嵌入式打造一批集結歷史文化展陳、生態觀光游覽、傳統村落保護、非遺項目展示、文化互動體驗、體育休閑健身等功能的特色驛站、網紅橋梁、風情村莊,力爭春天建成運營,形成富有廣陵特色的鄉村旅游動線,帶動沿江產業發展,拉近城鄉距離,實現城鄉互動。本報記者 張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