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錫大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圓滿完成各項就業創業目標任務,就業創業工作成效顯著。去年一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5.42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40.18%,完成率省內第一;支持成功自主創業2.99萬人,創業帶動就業11.36萬人,均完成年度目標的200%以上。無錫創業氛圍如何?政策扶持有多優厚?來聽聽創響江蘇大學生創業大賽標兵賽全省第一的顧若君分享她的經驗。
靈活:在危機中謀求轉機
1989年出生的顧若君,是南京大學新聞系碩士。從大學畢業后,與相識8年的高中同窗呂米諾結為夫妻。夫妻二人回到家鄉無錫洛社后,在街道人社所召開的創業宣講活動中了解到創業相關政策信息,開始謀劃起了自己的事業,萌生了做“農場主”的念頭。
初創時,落到顧若君手中的是500畝荒土廢地,經過多年耕耘,如今這片土地已然成為了一片美麗的生態牧場,無錫星諾果蔬專業合作社也被評為無錫市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樹下養雞、水邊釣魚、田中種稻,養殖業風生水起,更帶出了水蜜桃、極品鮮鴿蛋、精品綠殼蛋、珍品乳鴿、優質黑豬等一批拳頭產品,年產值達2000萬元,帶動就業300多人。成立了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揚州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博士點,為江蘇省農科院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示范與推廣點,江蘇省巾幗專業示范合作組織,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以前吃鴿子不知道吃的是誰家的,現在直接送貨上門,精準對接,再經由口口相傳,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了”,顧若君介紹,疫情暴發后,活禽交易終止,農莊的鴿子、散養雞都面臨著無法出貨的困境,為了把農產品賣出去,人力成本和運輸成本不斷攀升,為保障本地居民新鮮豬肉、時令蔬菜等農產品供應,前期的買賣可謂是“咬牙堅持”。
緊隨而來的卻是意料之外的驚喜——產品直接面向了客戶終端,打開了在無錫的口碑,這讓顧若君在危機中找到了轉機。她把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看作是整頓良機,在此期間打造了兩個全新的魚塘,轉變經營理念,計劃開放生產基地,設立垂釣中心,待疫情之后,吸引更多人前來體驗農莊生活。同時置辦了十幾個蔬菜大棚以應對未來氣候的變化。此舉不僅讓農莊本身擴容擴產,也帶動了周邊適齡人員的新一輪就業。
治愈:在田園牧歌中享受自然
田園視頻博主李子柒尚未火爆時,顧若君就是她的忠實粉絲,只是和李子柒視頻中的詩意生活不同的是,當理想照進現實,手上扎刺、鞋底磨穿才是常態,顧若君用“雞飛狗跳”形容她的鄉間創業生活。最開始,跟著老師傅學習配飼料、喂飼料、下地采桃、插秧苗等農活時,一無所知的顧若君是個比較多余的存在,她時常拿著照相機窩在豬圈里觀察豬仔,甚至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來和它們打成一片,閑來無事,還會給小動物念詩唱曲,如今這些小豬看她招手示意,就會朝她跑來。在顧若君看來,雖然新農人的生活不如視頻中那樣輕松愜意,但田園牧歌帶來的治愈感是相通的,“剛從城市回到鄉間時的不甘在一個個節氣后的豐收中慢慢消散。”
“這是一個需要沉得下心的行業,如果你想賺快錢,那一定不要選擇它”,初次創業就扎根農田多年,顧若君最深的感觸是“回本慢、風險大、回報低”。她坦言,也有沉不住氣的時候,曾經覺得只要有一套好的包裝,很快就能帶動銷售,提升技術,但真正做了才發現,10年之內能把這個農場經營好就已不錯:“創業光砸錢沒用,砸的一定是時間,是踏踏實實的下地實踐。”
幸運:我趕上了很好的時代
“感謝這個時代,讓我們青年農民對自己的身份有了前所未有的認同”,顧若君直言,當年北大學子賣豬肉曾引起輿論嘩然,社會普遍對于大學生回歸農業持懷疑態度,而當新農人成為一種倡導,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響應時代召喚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一舉拿下了創響江蘇大學生創業大賽標兵賽全省第一的好成績,顧若君心中有長長的感謝名單。她表示,從區賽到市賽一路沖進省賽,每一次攀登也是能力的躍遷,在這過程中,各級人社部門專業的創業輔導幫助她拓寬了創業的思維,打開了眼界,同時,依托各項創業活動,結識了許多全市創業領域的優秀伙伴,也為后來的業務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前不久,入選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培養對象、受聘南京師范大學創新創業導師的顧若君再次參加了街道舉辦的創業輔導活動,只是這一次她的身份已從學生轉變成導師,面對著一張張更為年輕的面孔,她心生感慨:“后浪一波一波地在前浪的基礎上翻滾,無錫良好的創業氛圍可見一斑。”
“年輕人如果心懷熱血想去大城市闖蕩,大可一試,但要給自己一個期限,不要盲目地把時間和精力投入無止境的試錯中,要找到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回鄉多年,顧若君的心態經歷了自卑向自豪的轉變,畢業后曾穿梭于繁華都市的她十分理解當下年輕人的不安,她鼓勵青年人追逐夢想,不要壓抑自己的追求,更提出了新的思路,“如果可以把外面學習到的經驗帶回來,再帶著家鄉的產業走出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陳鈺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