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了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江蘇派出重癥醫學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個學科醫務人員的精銳力量,在湖北保衛戰主戰場治病救人,用血肉之軀、赤誠之心和精湛醫術,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譜寫了一首首動人戰歌。3月3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信息云技術,聯合發布第四批在戰“疫”斗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事跡。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奮戰在防疫前線的“最美醫務工作者”,傾聽他們的戰“疫”故事。
這段勵志的短視頻,是第一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成員錄制的,張永華是其中的一員,也是醫療隊中唯一的民營醫院護理人員。
中排左一為張永華
湖北媳婦在前線救死扶傷 丈夫在家穩定后方
2020年1月27日,在疫情日趨嚴峻的形勢下,南京同仁醫院重癥醫學科專科護士張永華主動請戰,要求去湖北一線支援。
張永華微信報名
談及報名“請戰”的初衷,她的解釋很樸素。“首先我是一名護理人員,職責所在,義不容辭。其次我是一名危重癥專科護士,這場戰役需要我們。”其實在張永華的內心,還有一個溫暖的理由。因為她的丈夫是湖北人,她想為湖北家鄉做點事。“我的工作比較特殊,沒有節假日,逢年過節老公就到醫院來陪我。買房子的時候他說買在你單位附近,你上夜班回家方便。”張永華說,我們認識八年,因為工作忙從來沒有陪他回過老家,本來準備今年回湖北老家過年,結果遇上疫情。作為湖北媳婦,我更加義無反顧。
張永華一家三口
得知張永華報名支援武漢時,丈夫雖然心里滿是不舍和擔憂,但說出口的卻是一句再簡單不過的囑托:“照顧好病人,照顧好自己,家里有我呢,我和樂樂(兒子)等你平安歸來。”
為了更好地投入戰斗,方便穿脫防護服,張永華剪去了一頭蓄了多年的長發。1月27日晚,張永華及隨行的同伴們順利抵達武漢中南醫院重癥監護室,這是武漢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江蘇首批援湖北醫療隊的到來,讓已經在這里連日奮戰的當地醫護人員倍感鼓舞。
同事為張永華送行
被愛包圍越戰越勇 火線提交入黨申請書
武漢中南醫院共有60多張重癥隔離病床,張永華每個班次要護理5個病人,給病人插管上呼吸機、吸痰、監測血糖等,這些都是在病人呼吸道打開的情況下完成,稍不留神就會感染病毒。而這樣的操作,她每天要進行上百次。除了心理上的負擔,張永華的身體也備受束縛,一層又一層的防護服里又悶又熱,每次結束“戰斗”都是渾身濕透,臉上更是被口罩壓出深深的痕跡。
張永華的臉上被口罩壓出深深的痕跡
張永華在工作
雖然身心俱疲,但張永華每天都被溫暖的人和事包圍著,讓她越戰越勇。“有一次,在隔離病房里有一位清醒的老爺爺,看到我的防護服上寫著‘南京’,他第一句話就問我,丫頭,你們那里疫情如何,是我們武漢沒有做好隔離擴散到全國,你們還來武漢給我們支援,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張永華
還有一次晚班,張永華為一位72歲的老人血透,這位老人基礎疾病多,病情較重。在血透結束時,筋疲力盡的老人手拍拍床欄然后再指向旁邊的凳子。張永華剛開始不明白什么意思,后來才知道是老人想讓她坐著休息一下。“他自己難受的手都抬不起來,還關心我是不是累了!當時心里真的很感動,因為擔心眼罩里產生霧氣,硬是把眼淚憋了回去。”
在抗疫最前線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張永華看著黨員們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看著一批批患者治愈出院,重獲新生。她被生命的力量,人性的光輝感動著,鼓舞著。2月6日,她火線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張永華的入黨申請書
不敢和兒子視頻 最怕被問什么時候回家
來到武漢后,張永華習慣了忙碌的工作,唯獨對家人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她來說,家人是鎧甲,賜予她奔赴前線的力量和勇氣。家人也是軟肋,他們的牽掛和擔憂讓她變得“膽小怯弱”。臨出發那天,張永華拒絕了家人送行,她害怕父母的叮囑、丈夫的不舍,孩子的眼淚。“我一定會哭得淚流滿面,那太丟臉了!”
張永華沒有讓家人送行
來到來武漢后,張永華每天只是簡短的和家里報個平安。她不敢跟4歲的兒子視頻,因為怕被問到什么時候回來。“兒子還小,他現在可能不理解我的選擇。但我想和他說,媽媽雖然很舍不得你,但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總要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感恩和奉獻。在這個時代,國家有難,媽媽必須勇敢站出來,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能力。”
張永華和兒子視頻聊天
在節目現場,張永華和兒子通了一次視頻。乖巧的樂樂給媽媽展示自己的作品,“媽媽,這是我畫的病毒,我一手就把它打死啦!”張永華笑著給樂樂點贊,并承諾:“等媽媽打完病毒就回家陪樂樂。”
希望,這一天早一點,再早一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