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譽(中)在家人和當地媒體工作人員的陪同下登上常泰長江大橋,對宏偉的大橋工程連連夸贊。張宏偉 敏麗 攝
“今日登橋,此生足矣!”9月25日上午,91歲的高志譽老人登上正在建設中的常泰長江大橋時無比激動地說。
一位耄耋老人為何要在此時登橋,正在建設中的大橋為何對其開放?
時光要追溯到75年前。當時,出生在泰興市宣堡鎮的高志譽還是一個年僅16歲的少年。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打響,跟隨部隊駐扎在泰州的高志譽,一路奔襲集結于靖江江邊,英勇地渡過長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中的一員。
滔滔江水,見證過無數重大歷史事件,而發生在75年前的百萬雄師過大江,無疑是其中最驚心動魄、最壯麗輝煌的一幕。“我們是夜里過江,船工和戰友一行10多人共乘一艘小木船,船沿鋪上沙袋掩護,我們就端著槍趴在船沿邊作戰。”高志譽向記者娓娓講述,眼睛里閃著光,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晚上。“當時真的很危險,江面上槍林彈雨、江面下波濤洶涌,我們還要以最快的速度登岸,非常不容易。”憑借出色的表現,高志譽跟隨部隊渡過長江,解放了常州并駐守于常州。在部隊期間,他多次榮獲三等功、四等功。
崢嶸歲月,刻骨銘心。高志譽時常跟子孫講述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并教導子女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其外孫孔令太告訴記者,這些年,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外公更是經常回憶那段歷史,念叨著要再到江邊走走看看。2019年,在家人陪同下,高志譽走進了江陰的渡江戰役紀念館,一件件渡江戰役歷史文物、一張張渡江戰役照片和雕塑映入眼簾,老人熱淚盈眶。
一邊是生養過自己的故鄉泰州,一邊是自己參加解放并守衛過的地方常州,連接兩地并以常泰命名的長江大橋建設,備受高志譽關注。“前不久聽到常泰長江大橋合龍的消息,外公很是激動。”孔令太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國慶節快到了,他萌生了趁外公身體硬朗,帶他到常泰長江大橋看看的想法,就當是送給這位渡江老兵的一份國慶節禮物。
很快,在媒體和常泰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的幫助下,高志譽順利登上了建設中的大橋。當天,高志譽佩戴上珍藏多年的軍功章,憑欄極目遠眺,滾滾長江在眼前奔涌向前,大橋如白練般橫跨兩岸,昔日的天塹即將變通途,時代發展潮流似當初的百萬雄師過大江般勢不可擋。“從小木船渡江到汽渡船渡江,再到大橋渡江,新中國成立后取得的成就令人無比自豪。”高志譽感慨地說。
1955年復員轉業到地方的高志譽,一直在泰興郵政系統工作,參與過國家通訊網絡的架設,深切感受過長江兩岸交通、通訊的不易和變遷。看著氣勢磅礴的大橋,以及兩岸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高志譽激動地說:“我的心情非常舒暢,一切付出和努力都非常值得,期待明年大橋正式通車時跟家人再好好體驗一番!”記者 朱敏麗 通訊員 呂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