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唐小軍 記者 丁蕾) 村莊規劃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最后一公里”。昨天上午,揚州市高水平編制村莊規劃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公布了全市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最新進展。
我市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于2019年啟動。“我市按照規劃發展類、拆遷撤并類、其他一般類的分類思路,在對全市自然村莊進行分類調整和布局優化的基礎上,選取儀征馬集鎮合心村等6個行政村,先行開展試點探索,為全市廣泛推行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積累經驗。近年來,遵循因地制宜、按需編制的工作思路,村莊規劃工作穩步推進。2024年,我市按照高水平編制村莊規劃、增強規劃質量和實效的要求,以‘高水平編制、全覆蓋管理’為目標,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強舉措推進全市村莊規劃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朱雷亭介紹,目前,全市857個有規劃發展類村莊的行政村已經全部完成規劃成果,完成率達100%;無規劃發展類村莊的行政村,指導縣(市、區)政府出臺鄉村“通則式”規劃管理規定,保障民生類基礎設施建設,規范規劃建設管理。這意味著,我市實現了全市鄉村地區規劃管理依據的全覆蓋,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市村莊規劃工作有何特色?“我市鄉村地區的村莊面廣量大,納入鎮村布局規劃統籌考慮的就有1003個行政村(居委會),有規劃發展村莊的行政村有857個,原有村莊規劃的基礎比較薄弱,如何有序、高質量地組織全市開展‘多規合一’的規劃編制,還要發揮實用性,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處(村鎮規劃處)處長盛長元介紹,堅持“分類編制”,不搞成果要求一刀切。按照簡易版、基礎版、深化版三種編制深度,指導鄉鎮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性開展。對于地理位置相鄰、村莊特色相近的村莊,還鼓勵幾個村莊聯合起來編,統籌考慮公服設施配置和產業聯動發展。
以生態科技新城為例,為強化資源整合,我市對位于大運河沿線“七河八島”區域的泰安鎮,采用12村聯編方式,通盤考慮區域價值、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多因素,讓單個村莊從“單打獨斗”轉向“抱團發展”,促進村莊協同發展。在規劃過程中,我市還重點聚焦全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山一策”村莊、傳統村落、特色田園鄉村、綠美村莊等5類村莊,各有側重地深化編制內容,促進村莊發展各美其美,發揮示范效應。
“今年,我們已經完成了全市規劃發展類村莊的規劃全覆蓋,明年,我們將全力做好村莊規劃‘后半篇文章’,面對鄉村發展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開展村莊規劃動態優化工作,更好促進規劃的落地實施。”朱雷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