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愛清給孩子們宣講紅色故事。記者 張華磊 攝
□記者 陳雪峰/文 張華磊/視頻
“在艱苦年代,當年的紅軍戰士沒有鞋穿,就用稻草打草鞋。在共產黨領導下,他們穿著草鞋鬧革命,才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中國好人仇愛清拿著一雙草鞋復制品,對圍在他身邊的孩子們說。孩子們看著草鞋,又瞄一眼自己腳上穿著的鞋子,若有所思。這是11月10日下午在鹽城市愛清紅色文化教育陳列館的一幕。
當天下午,來自亭湖區先鋒街道東河村的8個孩子來到鹽城市愛清紅色文化教育陳列館。這家陳列館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東河村愛清校外輔導站”。仇愛清讓出自家房屋300多平方米,購買5臺電腦和3000多冊書籍,搜集革命資料,建起閱覽室、電腦室、文化學習室和書畫室。仇愛清還組建志愿者團隊,從成立之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近百人,開展紅色宣傳教育,并在節假日免費舉辦少兒書法、繪畫、樂器等培訓。
仇愛清說:“東河村及周邊一些村的大人們外出務工,孩子們也就成了‘留守兒童’。從2005年起,這個陳列館和輔導站辦起來后,逢節假日,我們組織志愿者開設‘第二課堂’,輔導孩子,開設道德課堂,組織孩子參觀陳列館,講紅色故事,讓孩子感悟紅色文化,繼承革命傳統。”
當天“繪畫課”結束后,仇愛清給孩子講起了紅色故事。今天講的內容是劉胡蘭的故事和草鞋的故事。孩子們圍在仇愛清身邊,聚精會神地聆聽。“未滿15歲的劉胡蘭面對兇惡的敵人,正義凜然,堅貞不屈,從容走向鍘刀,英勇就義。毛澤東專門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聽到這里時,孩子們靜靜地翻看著手中的連環畫《劉胡蘭》,陷入了沉思。
陳列館墻壁上一個個紅手印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這些紅手印得來不易。仇愛清說:“我拜訪了200多位紅軍老戰士、八路軍老戰士和新四軍老戰士,向他們征集紅手印,留下革命歷史印記,教育激勵后人。這些革命前輩非常支持,不僅留下了紅手印,還在紅手印邊題字,鼓勵后人繼承革命傳統、不斷前進。”
今年上六年級的蘇建軍聽得特別認真。“建軍”這個名字與陳列館的內涵契合,這讓蘇建軍心中有點自豪:“要好好學習,長大后也要像仇爺爺一樣做好事,更要像革命前輩一樣為社會作貢獻。”
好人簡介
“中國好人”仇愛清曾獲得“中國十大愛心人物”等多項榮譽。1982年以來,他先后資助150名困難學生。他主動資助并照料亭湖區先鋒街道東河村8名孤寡老人,資助困難家庭48戶;每年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免費向東河村60歲以上老人和困難家庭發放慰問品。仇愛清還一直關愛市、區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并大力開展擁軍活動。
記者感言
看著孩子們一張張天真可愛的臉龐,聽著仇愛清循循善誘的話語,感覺到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正在受到洗禮。數十年來,仇愛清身體力行,堅持做好事,幫助了很多人,并帶動了很多志愿者投身公益。他呵護留守兒童,幫助他們茁壯成長,更言傳身教,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