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金湖縣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充分挖掘基層黨群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及特色亮點,強化政治引領、優化服務功能、擦亮為民底色,“三筆”齊畫勾勒為民服務美好圖景,推動黨群服務從“中心”走進群眾“心中”。
以“基層所需”之筆,勾勒中心“功能”美
兒童畫、快樂魔方、英語小劇場……翻開金湖縣黎城街道平安路社區“周末課堂”的課程表,一節節公益課安排得井井有條。
“每個周末,課堂里滿滿的孩子,有時走廊里都擠滿了人。”平安路社區黨總支書記鄭大海介紹,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設“周末課堂”的目的很樸素——照顧好社區的孩子,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
據悉,平安路社區轄區內留守兒童較多,存在單親家庭、外來務工家庭子女無人照看的問題。“社區必須承擔起更多職責,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鄭大海說。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整合16家教育培訓機構,成立平安路公益教育聯盟,開展以學生課業輔導、武術培訓、聲樂指導、心理矯正等為主要內容的“周末課堂”,豐富轄區兒童精神文化生活,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黨群服務中心是承接群眾需求的前哨陣地。近年來,金湖縣按照“減少辦公場所、增加服務區域”原則,開展黨群陣地功能“大起底”,統籌設置居家養老、文化禮堂、農家書屋、生活超市、青少年之家等功能室,讓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人民群眾想來愛來的“紅色家園”。“我們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打造紅湖村文化禮堂,為村民免費提供舉辦紅白喜事的宴席場地,并積極倡樹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金湖縣銀涂鎮紅湖村黨總支書記鄒修桂介紹。
以“急群眾所急”之筆,渲染中心“服務”美
“我家門口的路燈不亮了,能不能給修修?”“大家最關心社區的安全問題,能不能多安裝幾個監控設備?”……在金湖縣金南鎮福壽村幸福灣新型農村社區,福壽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俊云與居民們坐在小板凳上,共同討論社區管理問題。
只有愿意坐下來與群眾拉家常、聽牢騷話,才能消除陌生感,在情感上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這種接地氣的‘小板凳議事會’頗受群眾歡迎,解決了不少‘老大難’問題。”劉俊云介紹,福壽村農房改善集中安置點是新型農村社區,入住之初,村民們對新環境贊不絕口,但時間一長陸續出現“毀綠種菜”等不文明行為,引發矛盾。為推動問題解決,劉俊云巧用“小板凳議事會”,搭建群眾議事協商平臺,引導黨員干部與群眾同坐小板凳、共商“家里事”,在幸福灣小區南門外租用了35畝土地,建成“幸福菜地”,專供村民種菜。
“福壽村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鐸曾經戰斗過的地方,我們的黨群服務中心的服務工作傳承吳運鐸的品質,不怕吃苦、勇于探索,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讓共商、共謀、共治成為鄉村振興的主旋律。”劉俊云說。
黨群服務中心,一頭連著黨心,一頭連著民心。金湖縣延伸黨群服務中心陣地“觸角”,推廣“涼亭夜話”“小院板凳會”“黨員中心戶”等做法,及時化解村民矛盾糾紛,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民心所向”之筆,繪就中心“發展”美
秋風起,蟹腳癢,又是一年食蟹季。“我們賣的螃蟹是白馬湖的水生土特產,歡迎大家選購品嘗。”金湖縣前鋒鎮白馬湖村電商戶劉元標利用白馬湖村黨群服務中心免費提供的直播間,銷售自家養殖的產品。
白馬湖最不缺湖菜水鮮,螃蟹、甲魚、菱角、芡實……都是大家喜愛的健康美食,就是養在“深閨”無人識。2013年,白馬湖村成立電商孵化站,教村民上網開店。現如今,白馬湖村涌現出148家電商,成功注冊“白馬湖大閘蟹”“白馬湖龍蝦”等商標14個,帶動就業近千人,年均銷售土特產超億元。“我們不僅在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直播間供村里的電商戶使用,還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人才孵化功能,培養紅色主播,帶領更多村民致富。”白馬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蔣貴清笑著說。
作為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實體支撐,黨群服務中心是黨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也是鄉村振興的主陣地。近年來,金湖縣積極發揮黨群服務中心人才集聚作用,組建畜禽養殖、漁業、水稻、芡實等領域“鄉村振興工作室”18個,配套導師隊伍及技術團隊,聯系南京農業大學、江蘇家禽研究所、河海大學等高校院所,組織農業農村領域專家開展技術指導20余場。同時,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開展農村電商、經營管理、旅游發展等“點單式”培訓,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旅融合培訓班,拓展經濟發展思路,激發增收內生動力。
■融媒體記者 郭敏杰 蔡雨萌
通 訊 員 李廣忠 王 晶 劉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