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河湖水草深,在洪澤湖流域,鳥啼魚躍,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人們駐足流連。近年來,洪澤區系統實施水安全保障、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持續提升河湖科學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水平,爭當河湖治理保護排頭兵。
保障水安全 探索有效路徑
洪澤區高質量推進洪澤湖“兩船”整治,率先簽訂全省第一戶住家船整治協議,全面完成省核定2500條洪澤籍住家船和22戶27條餐飲船清理整治任務,從源頭上解決洪澤湖水污染問題。
與此同時,洪澤區高標準推進“兩違三亂”整治,2018年以來,累計整改“兩違三亂”問題152項;多方籌措資金6500萬元,完成白馬湖“中電投光伏”“四季花海”項目整改,新增白馬湖湖面2308.5畝,為河湖歷史遺留問題處置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保障了河湖水域安全。
治理水環境 重塑河湖功能
洪澤區按照江蘇省水利廳批復《洪澤區洪澤湖退圩還湖實施方案》,高站位啟動洪澤湖退圩還湖工作,自籌資金3億元,積極推進轄區洪澤湖水域77.14平方公里圈圩清退工作,全湖率先簽訂協議并退養塘口面積2.11萬畝。
洪澤區高投入完成白馬湖上游河道整治,2016年以來,累計投資14.7億元,對花河、草澤河等9條共130公里通湖河道進行生態修復與整治,提高河道防洪排澇能力,美化河道沿線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減少入湖污染源,充分保證南水北調水質和水源地水質。
修復水生態 助力鄉村振興
洪澤區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示范段項目,建立2020年—2025年洪澤湖大堤生態修復項目庫,儲備洪澤湖大堤生態修復項目15個。同時,累計投資約3億元,建設洪澤湖生態修復項目8個,已建成6個、在建2個。
洪澤區還高水準推進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將全區范圍304條961.1公里縣鎮河道列為農村生態河道達標創建對象,已創成生態河道32條,生態河道覆蓋率全市最高。區財政年投入1800萬元管護資金,進一步完善小型水利工程“五位一體”長效管護機制,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通 訊 員 龔建軍
融媒體記者 楊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