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區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求,以志愿服務為抓手、以資源整合為重點、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文明實踐供給側模式,打造淮陰特色文明實踐品牌。
整合陣地資源,
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通
將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統籌城區、鎮村公共文化資源,打造線下“便民驛站”和線上“服務之家”,推動線上線下同頻共振。集約構筑線下陣地,圍繞“3+N”實踐陣地、“1+6”服務平臺開展陣地建設,發展以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紀念園、張純如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母愛公園、韓信廣場等主題公園廣場的N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目前全區共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5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400余個。閉環搭建線上平臺,打造“淮陰文明”微信公眾號、“真情淮陰”APP,探索“百姓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大眾評單”的“四單制”的工作回路,按需供給、按“單”配“菜”,實現“點對點”精準對接,為開展全覆蓋、菜單式文明實踐活動提供路徑。
凝聚榜樣力量,
推動文明新風提振提升
充分發揮各類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切實提升群眾文明素養,全面營造社會文明氛圍。扎實開展文明系列評選,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創建,共享文明成果。目前全區當選全國文明鎮1個、全國文明村2個、全國文明單位2個、全國五好家庭1戶,省級文明鎮4個、省級文明村(社區)14個、省級文明校園2個、省級文明單位28個;區級以上文明村鎮245個,占比90.07%。常態推進先進典型選樹,開展淮陰好人、當代漂母、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培育選樹,并對先進典型開展常態化慰問、幫扶、禮遇。目前全區當選全國道德模范1人、省道德模范5人,中國好人13人、江蘇好人23人、省最美人物2人,其他各級各類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500余人。
打造淮陰品牌,
確保服務群眾走深走實
推進“全城志愿 愛心淮陰”系列文明實踐項目,針對不同的服務群體開展項目化、惠民化的文明實踐活動。普惠性活動供給豐富,組織“文化進萬家”“歡樂送基層”等巡演活動200余場(次),惠及群眾130余萬人(次);通過干部講政策等開展各類主題宣講80余次。個性化服務精準對接,結合淮陰特色民俗和非遺文化,累計舉辦“漂母杯”主題散文大賽、“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母愛文化節愛心論壇等品牌賽事活動近30場;以“專家+草根”“專職+兼職”模式,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不同群體的需求,打造“家庭醫生”“點亮樓道”等志愿服務品牌。 李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