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風沐雨砥礪行,“村華秋實”滿庭芳。為進一步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擦亮文明底色,搬經鎮龍橋村通過深耕挖掘“村華秋實”村字IP,開展系列文明實踐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村華秋實”里 學農業知識
“水里生來水里長,小時綠來老時黃,去掉外殼黃金甲,煮成白飯噴鼻香,大家知道這說的是哪一種農作物嗎?”“對,就是我們眼前的水稻。”……在一片水稻田中,文明實踐員用謎語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通過理論講述、現場觀察等方式向孩子們詳細介紹了水稻的生長周期以及農事活動的重要性,讓孩子們深刻理解了從一粒種子到一粒米所經歷的辛勞和不易,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內涵,引導這些稚嫩的花朵,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為進一步擦亮“村華秋實”IP,龍橋村以鄉村為畫卷,以豐收為底色,開展“學農識,慶豐收”主題教育。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體會農耕之美、勞動之樂,田間課堂、繪畫、親子閱讀等一系列孩子喜聞樂見的活動,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多姿多彩的農學知識,更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領略到了農業文明的深厚底蘊。
“村華秋實”里 慶豐收盛景
“這比賽有意思,要是明年還有,我還參加!”這是在龍橋村舉辦的“慶豐收”活動中,不少村民的心聲。“我們平常擅長的就是種田,現在有這個機會來比一比我們擅長的事,贏了還有獎品拿。”在剝毛豆這一環節中拿了二等獎的黃大媽笑得合不攏嘴。豐收節衍生的各項活動“村味”十足,展現民俗特色。挑扁擔、推推車、擇豆角......這些“土味十足”的體育項目從村民平日里的生產生活、農耕勞作演變而來,既富有鄉土氣息、趣味性強,又緊張刺激、其樂融融。大爺大媽們各顯神通,玩的不亦樂乎。
豐收節的“村運會”將傳統農事活動與體育精神相結合,比賽項目集趣味性、娛樂性、協作性和競技性于一體,讓村民在運動中感受到鄉村的魅力和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同時,龍橋村這場具有地域特色的群眾性慶豐收活動,不僅吸引了本村人,也吸引不少游客走進鄉村,共慶豐收節,沉浸式體驗農事之愉、秋收之樂。
“村華秋實”里 鋪富農新路
龍橋村活動現場還展出了黑塌菜、糯玉米等特色農產品。雉水之城肥沃的土壤,培育出了這些津甜爽口的蔬菜,如今已不僅是農民的“致富菜”,更是推動搬經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龍橋村大力發展以黑塌菜為主的蔬果產業,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全力推進黑塌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從前期的統一供種、集中育苗、規模種植,到后續的統一包裝,深度加工、冷鏈物流……經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拓展,這里的黑塌菜已然形成一個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龍橋村還積極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黑塌菜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研究開發黑塌菜湯圓、團子、水餃等系列衍生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為進一步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村里還借助電商平臺,開展農產品線上銷售,遠銷至湖北、上海、浙江、南京等地。黑塌菜全產業鏈初步形成,實現“一棵菜”撐起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
“村字”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回應的是村民的“奔頭”,串起的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搬經鎮將繼續深耕“村”字IP,策劃更多“村”字活動,讓鄉村生活靚起來、趣起來、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