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激動了!”回想起和習近平總書記握手的時刻,蔡松英依然心潮澎湃:“握手時,我向總書記簡單介紹了自己的身份,他點了點頭,那時的激動心情無以言表。”新年伊始,南通市崇川區“知心奶奶”群體代表負責人蔡松英還沉浸在喜悅之中。
12月30日,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150個先進集體、450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其中,江蘇省5個集體被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稱號,15名個人被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
作為江蘇受表彰代表,南通市崇川區“知心奶奶”群體負責人蔡松英、無錫市惠山區堰橋中學退休教師俞斌、省農科院原副院長鄭建初赴京參會,并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被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稱號的“知心奶奶”群體,到底是什么樣的一群人?故事要從2002年講起。
這一年9月,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志愿軍老戰士、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離休教師顏怡,在社區掛出第一個“知心奶奶”信箱,開通第一部熱線電話,發出《致社區家長和小朋友們的一封信》,承諾傾聽孩子們的悄悄話,幫他們排憂解愁,并保守秘密。
不久,信箱就被各類求助和傾訴信件塞滿。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及其家人慕名而來,帶著各種各樣的困惑和問題向顏老師“尋醫問藥”。后來,顏怡幫扶青少年成長的故事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和家長帶著煩惱困惑,前來尋求幫助。在街道社區的支持下,2003年,當地公開招募了8名熱心志愿服務的老人,正式成立“知心奶奶”群體。
右二為顏怡
近日,“知心奶奶”獲得表彰的消息傳來,已經92歲高齡的顏怡十分激動地回憶起樁樁往事。“隊伍從最初8人發展到現在40人,是共同的理想和責任,把我們這些老同志凝聚在了一起。”交匯點記者了解到,最初的成員除了顏怡奶奶外,還有蔡松英、葛暉暵、陸恒仲……越來越多的老同志受到“知心奶奶”群體精神的感召,加入到這個光榮的群體里。2003年,奶奶們在街道所有社區掛出信箱,開通20多部熱線電話,在紫荊花社區設立談心室,發出2000多份公開信……傾聽心聲、悉心疏導,幫助未成年人走出成長困境。36本“談心記錄簿”記滿了奶奶們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心跡。
“讓委屈與煩惱遠離孩子,讓孩子心靈灑滿陽光”是“知心奶奶”群體的共同追求。寒來暑往,他們接待孩子與家長們,為孩子輔導作業、疏導心結,與孩子們互動游戲……小小“談心室”里,總是充盈著孩子的歡聲笑語。2006年,在“知心奶奶”倡議下,街道設立“小太陽成長基金”,當年就對數十名困難學生進行資助。2014年起,顏怡每年都為基金捐款1萬元。奶奶們不但自己捐款,還積極呼吁愛心人士慷慨解囊,共募集48萬余元善款,資助貧困學生900余人次。
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奶奶們又把目光投向慈善公益事業,積極參加公益創投、開展公益項目,向社會傳遞公益正能量。
邁上規范化發展軌道——2008年10月,“知心奶奶”群體在區民政局注冊,理事會、監督委員會等相繼成立,制定了組織章程,完善了各項制度。工作機制的進一步完善,為“知心奶奶”群體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更好地參與公益事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打開專業化成長空間——推出“知心大課堂”項目,開設“七彩周末課堂”,為新市民子女講課700多節,受益3萬多人次。項目被評為江蘇省關愛下一代特色活動品牌。“托起明天的太陽”項目,關愛流動兒童、殘疾兒童、少數民族兒童,開展為129名困境兒童獻愛心活動,幫助孩子提升人生站位。項目連續多年入選“社區公益助力計劃”。在《知心奶奶》上設立“奶奶論壇”“奶奶分享”“奶奶心語”等欄目,引領更多愛心奶奶參與公益事業。“知心奶奶”群體先后兩次獲評4A級社會組織。
孵化新生代志愿團隊——在現任負責人蔡松英的悉心輔導下,長期熱心公益事業的老黨員沈雪珍建起了益耆樂互助養老服務社。七年來,服務社區60歲以上獨居、空巢老人2萬多人次。2021年,益耆樂被評為4A級社會組織。“知心奶奶”群體不僅自身參與志愿服務,更是帶動、影響、培養了一批青年志愿者團隊。他們在轄區高校開辦“知心奶奶談心屋”“楊奶奶工作站”,設立“新生代職工心理疏導室”,在幫助大學生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同時,引導學生們在參與“七彩周末課堂”等志愿服務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精神。
“組織上給予‘知心奶奶’群體這么高的榮譽,這是對我們已往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這對于我們‘知心奶奶’群體來說,既是鼓勵也是鞭策,成績和榮譽只能說明過去,我們要堅守初心,再接再厲。”蔡松英說,雖然“知心奶奶”們也在漸漸變老,但是我們不服老,我們要把愛的火種持續傳遞下去,讓“知心奶奶”這個品牌歷久彌新。(記者 林元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