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通市崇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青騎兵”宣講團出征儀式暨集體備課會,顧頎、胡涵彧、葛婷、包杰等4名青年理論宣講員走進唐閘鎮街道橫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新城橋街道易家橋壹號院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面對面向干部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從學校、企事業單位,到工廠車間、田間地頭……連日來,南通市各地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宣傳陣地作用,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開展學習宣講活動,用老百姓能聽懂的語言,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已開展宣講2776場。
多維發力 構建宣講立體矩陣
走進海安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見到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標語。該市利用流動宣講車、戶外大屏、電子閱報屏、宣傳欄等載體,第一時間傳播黨的二十大報告“金句”。
為了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落地生根,海安多維度輸出。一方面,開辟線上宣講空間,實踐中心依托海安文明實踐云平臺開通網絡宣講課堂,各實踐所(站)利用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載體同步開設理論直播間,進行線上宣傳,各類微信公眾號共推出“微宣講”“微黨課”62期;另一方面,持續發揮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傳播新思想陣地功能,積極拓展文化地標、展館空間、“好通驛站”“先鋒憩息亭”“港經亭”等宣講空間,開展“場景化”“沉浸式”宣講,拓展線下宣講陣地。
群眾在哪里,黨的好聲音就要延伸到哪里,理論宣講就要跟進到哪里。南通市通州區聯動宣講力量,“線上”“線下”雙管齊下,集中線下力量豐富線上資源,利用線上宣傳拓寬線下影響,抓牢抓實全區宣講“一張網”的藍圖。線上,該區在“南通州組工”微信公眾號和“南通州”App上開設知識競賽專欄,號召全區黨員干部群眾讀報告、學黨章、悟思想。同時,組織開展線上“青年說·思想薈”活動,錄制一批優秀宣講視頻刊發。線下,通州組建區委宣講團、鎮村理論宣講團、教體系統宣講團等,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分眾化對象化宣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鞭辟入里的解析,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冒熱氣”“接地氣”“聚人氣”。
為推動立體式全方位學習宣傳,如東縣根據基層實際,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理論知識學習打卡、五彩如東·理論學習“思享”會示范接力等特色學習活動,在主城區制作景觀小品、公益廣告、文化墻等開展主題宣傳,通過組織學習培訓、研討交流、學習沙龍等多種方式,開展立體式全方位學習宣傳,不斷形成濃厚氛圍,讓黨的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形式多樣 內容接地氣入民心
初冬時節,寒風蕭瑟,海門三廠工業園區,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報告會的現場卻是暖意融融。海門區“星火講師團”講師、“郁老師初心課堂”創始人郁雷,正在用“音樂+黨課”的方式,以歌聲為引,宣講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帶領大家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信仰。現場的黨員群眾都說,這樣的黨課宣講,讓人坐得住、聽得進、記得下。
海門充分挖掘資源,創排了山歌情景表演《豐收里的笑聲》、山歌表演唱《海門有詩有遠方》、歌曲《我唱山歌去遠航》、詩朗誦《黨的二十大之歌》、三句半《二十大精神我來講》等系列文藝作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聲”入人心。
在南通開發區,“百姓名嘴”宣講隊用“啟海話”與群眾交談交心,用百姓話講百姓事,深挖可感可知的身邊事,不斷打磨宣講內容,讓“無聲”的精神變為“有聲”的故事,真正讓黨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政策走進千家萬戶,讓廣大聽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推陳出新 特色項目引領學習
10月22日,如皋市文體服務分中心“偶來講”志愿者們正在加緊編排木偶劇《黨的二十大偶來講》,展現黨的二十大召開以后,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宣講員選拔的場景,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融入劇情,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潛移默化宣傳學習。
特色項目引領宣傳學習,激活創新活力,這是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縮影。如皋“馬躍皋原”“文明有理”“‘90’‘00’話文明”“雉水大媽說”等文明實踐項目紛紛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發揮引領作用,與結對鎮村站(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將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眾身邊。
啟東市發揮“理響東疆”宣講品牌優勢,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陣地,常態化組織開展宣講活動。圓陀角為白天在外務工的村民準備“二十大精神夜市”,組織村民聆聽“海角之聲”宣講員導讀二十大報告。海復鎮舉辦“振興學堂”,為全體鎮村干部開設二十大精神宣講課程。惠萍鎮承辦“學習二十大 一起向未來”全市宣傳思想條線“提四力 抓落實 爭一流”主題實踐活動,并開展黨的二十大相關知識競答。
海安創新開展“送理入‘新’ 共享未來”——外賣送餐員群體黨的二十大精神“學說做”專題活動,組織志愿者開展“二十大宣講進商圈”理論宣講活動,面向商圈經營戶、網約車司機、快遞小哥、外賣騎手開展宣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新業態、新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