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婆婆,我來啦,您想吃的餛飩我放桌上了,記得喊李阿姨一起來吃啊。”哪家老人愛吃什么,哪戶家里有困難,哪家老人要理發……是天寧區紅梅街道聚博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張楠每天在思考的“大事”。
“社區書記、主任一肩挑,意味著責任更重大。”張楠說,“但服務群眾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把腳邁進居民家、把心思留在居民家,再難的問題也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位常被張楠惦記的鄭婆婆,是故園里宿舍的高齡獨居老人,平時喜歡熱鬧,時常邀請小區老人來家里做客。細心的張楠便與鄭婆婆商量,能不能在鄭婆婆家騰出一塊地方打造成老人活動點,既方便有人來家里做客,又能為大家提供一個固定的活動空間。張楠的這一提議,得到了鄭婆婆和家人的贊同。今年初,一塊溫馨的牌子“鄭婆婆小院”在鄭婆婆家掛了起來,包餛飩、理發、義診……越來越多的鄰里互助活動在小院暖心上演,讓小區老人的心貼得更近了。
張楠所在的社區下轄聚博花園、永寧花園、翠園世家、故園里小區、故園里宿舍5個小區,她依據每個小區的特點,用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用心用情服務好居民。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近年來老百姓最關心的身邊事。永寧花園小區加裝電梯時,居民們不時給張楠打電話,咨詢費用怎么出、電梯會不會遮陽等問題,有時一上午張楠要接幾十個電話。為了讓每個居民都參與其中,張楠按照樓棟建起了交流群,邀請每一戶加群發聲,及時溝通困惑和問題,再把問題歸納分類,有針對性地上門做工作,直到把每一個人的心結都打開。
從社區工作者到社區書記,再到如今的社工督導師,張楠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走得扎實、穩當。談及未來,張楠誠懇地說:“希望自己的工作創新多一點,為老百姓服務得更好一點,鄰里矛盾更少一些,真正讓百姓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大家。”
許夢涵 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