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從睢寧縣邱集鎮開車一路向西,暖陽下,金黃的稻田里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收割景象,傳遞著豐收的喜悅。不一會兒,多彩的樹叢中露出白墻黛瓦的身影,這就是以“水聲新閘”命名的新閘新型社區。
漫步新閘,仿佛來到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賞心悅目,花香撲鼻、綠樹成蔭,亭臺小品、相映成趣。
三年前的新閘村可不是現在模樣,那時候,莊里的路是土路,路旁到處堆積垃圾雜物,門前的汪塘還是臭水坑。
新閘村的改變源自2018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由此全面啟動。
睢寧縣圍繞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科學合理編排農房改善項目,以提檔、提質、提效為主線,累計實施農房改善項目67個(新型農村社區32個、新型城鎮社區35個)。新閘村就是其中一處四面環水、獨具特點的農村新型社區。
新閘村境內水系豐富,具有較好的景觀基礎。新小區在設計時就注重保留原有的地理風貌,以村莊原有的水系為脈絡,打造水居相融、生態優美的田園生態社區。
從2019年8月19日開工建設,到2020年8月450戶村民喜遷新居,新閘村只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讓村民“住上好房子”的夢想。
現在的新閘村,衛生室、便民服務中心、幼兒園、公廁、污水處理廠、健身廣場、籃球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
“去年6月投入使用的黨群服務中心里有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室、健身房、農家書屋,同時提供全套的便民服務,讓700多名村民辦事基本實現‘足不出村’。”村委會副主任王芳芳說。
新閘村圍繞邱集鎮黨委政府“味道邱集”發展戰略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村集體流轉土地2200余畝,發展優質稻米生產,從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3萬元到2021年增收達50.8萬元。村里還建起了淘寶家具廠,一部分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人均月工資達3000元左右。
今年6月,新閘村又迎來一位新成員。省委駐睢寧幫促工作隊隊員陳文杰擔任了新閘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他的幫促舉措,讓新閘村的面貌再次發生變化。
“已經架設太陽能路燈燈頭410盞,每年可以為村里節約7萬元左右的電費。”陳文杰駐村調研發現東側居住區健身器材不足,于是又申請幫促資金,配置了健身器材并進行場地硬化。
而幫促工作隊采購的4臺割草機、1臺電動修枝剪、2輛垃圾轉運車,則讓新閘村大面積綠地更容易打理,同時帶動約15名低收入人員就業。
“駐村4個月,總計投入幫促資金超過30萬元,明年還會繼續修路,方便村民出行及耕地灌溉,同時把村史館建起來。”陳文杰已經排好項目計劃。
溫暖的陽光下,村民朱向平帶著小孫子正在居住區悠閑散步,他說:“現在俺們住進了新型社區,過上了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生活,以后會越來越好。”本報記者 李寧 李臻 通訊員 胡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