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樓梯對于普通人來說再普通不過,而對于雙腿截肢的汪龍干來說卻異常艱難。沒走幾步,就要靠著扶手休息一下。
55歲的朱某長年癱瘓在床,汪龍干時常來他家給他測量血壓,陪他聊天。
汪龍干騎著電動三輪車,將殘疾人種植的花卉運輸到市場銷售。
傍晚時分,伴著夕陽,一家三口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家庭是不服輸的“老汪”最溫馨的港灣。
工作間隙,汪龍干卸下假肢,稍事休息。
作為殘疾人志愿者,汪龍干經常組織義工走訪孤寡殘疾人,為老人理發。
3年,70余萬!
16年,40余萬!
說起這兩組數字,老汪總忍不住驕傲:他曾因截肢手術欠下了70多萬元的債務,但這個只有初中文憑的漢子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僅用3年就還清了;雖然并不富裕,但他一心想著幫助別人,在16年的時間里,他先后捐出了各種善款40余萬元。
“人生就是這樣,不用想太多,干就行了!”他樂呵呵地說。
老汪,全名汪龍干,1978年生,江寧區江寧街道陸郎社區一名普通村民,也是一名雙下肢殘疾的殘疾人。
11月28日上午,記者在江寧區江寧街道弘善志愿助殘基地見到了老汪,他坐在人群中,舉著一個模具正在演示:“選擇你們喜歡的顏色倒入溶液,攪拌均勻,再倒入模具……”很快,一“朵”黃色的香薰花就在他手中誕生了。“真好看啊”“味道也好聞”……旁邊的村民興奮起來,很快,活動室里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別看老汪長得五大三粗,做這些手工活可是一把好手。作為南京江寧弘善志愿服務中心的創辦人,老汪經常給周邊村落的殘疾村民培訓謀生技能,當天他就是帶著大家制作車載香薰片。此外,他還教過盆景種植、縫紉培訓、電子零件生產等。
老汪不僅送技能,還包“業務”。為了讓殘疾同伴“坐在家里也能賺錢”,他一家家地跑企業拉生意。“別小看這個香薰片,我曾找來一家汽車4S店,一口氣買了2000多件,干活的每位村民都有幾百元進賬。”老汪笑著說。
年過七旬、身有殘疾的王氏兄弟擅長手工編織掃帚等物,但沒有銷售渠道,他們找到汪龍干幫忙。老汪想了一夜,第二天開著他的車帶著樣品去跑保潔企業。終于,橫溪一家保潔企業表示愿意長期收購王氏兄弟的掃帚。
“我能理解殘疾人的不易。”老汪說,所以他總是想方設法帶著殘疾伙伴共同致富,或是一起參加活動,將一些閉塞在家、內心自卑的殘障人士拉出來,感受陽光的溫暖和同伴的關心。
老汪并不是天生殘疾。23歲那年,他被查出患上了極為罕見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為了保命需要進行截肢手術。
第一次截肢是從左腳大腳趾開始。然而,病情并沒有被控制住,2003年右腳趾和腳掌也被切除、2006年右腿截肢、2009年左腿也沒保住……前后經歷了9次截肢(趾)手術,直至膝蓋以下肢體全部被截去,走路必須用一個塞滿棉花的布袋套住截肢處。
為了與病魔抗爭,汪龍干耗光家底,還欠下了70多萬元的債務。面對反反復復的植皮失敗和欠款壓力,這個向來堅強的漢子有些挺不住了,他想過跟妻子離婚,“可她不肯離開這個家。當時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她都能撐下去,我是個男子漢,不能讓這個家散掉。”汪龍干紅著眼睛說。
妻子不離不棄,女兒也乖巧懂事,每個秋冬的早晨都會拿著電吹風幫父親的假肢加熱,方便他戴上。這些給了汪龍干繼續堅持的勇氣。
為了償還欠款,汪龍干嘗試過很多,他學著像其他殘疾人一樣開過“馬自達”,又承包魚塘開起了農家樂,將自家住房改造成一間間包間,由曾做過廚師的妻子掌勺,他則蹲守在魚塘邊,晚上看守,白天招待客戶。長時間日曬雨淋,他皮膚黝黑粗糙,有客人以為他年近六旬,“老汪”這個稱呼由此而來。
2012年,左腿截肢手術后的第三年,汪龍干終于還清了70多萬元欠款。
汪龍干深知身處困境的痛苦,也知道一句問候、一個微笑就可能讓身處困境的人感到溫暖、獲得力量。2008年,他成為一名志愿者,只要不住院,每月都會去一家機構帶智力障礙兒童做游戲。時間一久,孩子們都喊他“輪椅叔叔”。
給福利院兒童買奶粉、帶孤殘兒童出去玩、幫助困難群眾圓“新年微心愿”……汪龍干身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每年都會舉辦若干場公益活動,16年來,汪龍干先后捐出的善款超過40余萬元。
2019年,南京江寧弘善志愿服務中心成立,從此志愿服務更是成為汪龍干生命中的一部分。
11時30分,上午的培訓結束了,汪龍干卸下假肢,稍事休息后又坐進了車里,下午他還要去看望弘善志愿服務中心長期幫扶的幾名孤寡殘疾人。
命運多次關上了汪龍干的門,他卻在門縫中拼出一片廣闊天地。(文/圖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茸 馮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