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承營誠信經營的故事:一諾千金為初心
用教育幫助貧困學生改變命運,這是鄭承營回報社會的自我承諾。1994年,經營剛起步,他向“希望工程”捐出了第一個1萬元,至今,他捐出的錢已經超過200萬、資助過的學生已有2100人,演繹了與1000多位特殊兒女的動人故事。
鄭承營:一根扁擔起家,挑起28年誠信
1992年的冬天,鄭承營從福建莆田老家搭上開往江蘇淮安的長途大巴,懷里揣的800元錢是他全部的家當。挑著一根扁擔、兩大筐莆田桂圓,鄭承營在金湖當上了走街串巷的貨郎。從福建進貨、揀選、銷售,一斤桂圓掙不了幾個錢,但鄭承營堅持“不讓顧客買到一個壞桂圓”的原則,每到梅雨季節,他都堅持親自篩選,桂圓挨個過手,不放過每一個霉桂圓。靠著這份較真勁兒,鄭承營的小生意在金湖逐漸有了起色。可好景不長,桂圓生意的火熱惹來競爭者嫉妒的目光。“當時,一批價值3萬元的桂圓被人舉報為假貨受到查封,那是我全部的家底。整個人如墜萬丈深淵,吃不下、睡不著。”幾天后,好消息傳來,金湖縣工商部門請來專人核查,確認桂圓品質后將貨品如數交還給他。“這件事讓我知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經此一難,鄭承營更加堅定地將“誠信”二字奉為經商鐵律。
從挑貨郎到江蘇“最美誠信之星” 鄭承營一諾千金為初心
幾十年秉承“愛心、專心、誠心、熱心、貼心”,鄭承營把“誠信”當作了安家立命的金字招牌,對于客戶來說,他的誠信首先就是確保商品的品質。一次,一位有生意往來的老朋友主動來超市找到鄭承營,稱自己生意失敗,從對方手中抵債收回一批高檔洋河酒,愿意低價出售。鄭承營一口應允,購進40萬元酒。但是,憑著自己多年的經商原則,鄭承營電話聯系本地代理商前來檢驗,結果證實假酒。后經金湖縣和南京兩地工商部門聯合執法,最終查處了一批價值6000多萬元造假酒廠家和當地數十家商超,既保護了自己和同行,也保護了消費者。
鄭承營:一諾千金為初心
2020年12月3日,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授予鄭承營“最美誠信之星”稱號。在領獎現場,鄭承營說:“把‘誠信’這塊金字招牌時時刻刻擦亮,就是我這輩子最成功的事業。”